公務員面試時常會考大家如何去組織宣傳活動。宣傳活動一直是計劃組織協調能力題目中的考察重點,然而很多考生在答這類題目時只會簡單羅列宣傳方式,宣傳單、宣傳欄、海報、條幅、講座、晚會生搬硬套到所有的題目中,缺乏亮點特色,并給人以套路之感。如何讓你的宣傳計劃更具備可操作性有效達成目的?教育認為大家需要了解選擇宣傳方式的針對性。
第一,方式是承載宣傳內容的載體,脫離了宣傳內容,為了宣傳而宣傳就是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我們要根據目的,先明確要宣傳的內容,再來思考以何種形式來傳達宣傳內容會更加活潑生動。
第二,我們要考慮受眾群體的特點,根據受眾群體不同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他們的宣傳方式。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都看過臺灣食品企業“旺旺”的廣告,“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給我o泡,給我o泡”等等,感覺非常尷尬。但是這正是廣告商的高明之處,把受眾群體瞄準兒童,而恰恰是這種亢奮的口號、鮮艷的畫面、簡單的情節對兒童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這就是宣傳的針對性的體現。
同樣,我們要想實現好的宣傳效果,要體現出宣傳方式對宣傳對象的針對性。比如,面向農民工開展法制宣傳枯燥的講座、面向小學生開展環保宣傳發放厚厚的宣傳材料,這些都是不合適的。選擇宣傳方式,就要充分考慮到受眾的心理特點、文化程度等因素,才能保證宣傳的內容更加易于他們接受。
第三,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宣傳和展板、海報、傳單、條幅等實物宣傳方式更強調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受眾群體產生影響。而評比、講座、晚會等活動宣傳更加強調讓受眾群體參與進活動中,強調以互動的方式來接受宣傳內容。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體驗日、宣誓儀式等創新式的宣傳也越來越多的得到廣泛的運用。
每種宣傳方式都有各自的利弊,同樣,豐富的宣傳內容也很難用一種宣傳方式呈現。因此,我們在選擇宣傳方式的時候要保證多樣性。用灌輸式的宣傳方式打造氛圍,烘托氣氛,以活動和創新的宣傳來深入展開。這樣,可以使你的宣傳活動的計劃豐富有層次。
教育提醒大家,組織好一個宣傳活動,絕不僅僅是發發傳單,需要大家有更加深入貼合實際的思考。真正在考場上體現出你強大的工作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