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中計劃組織協調類題目一直是常見考點。如調研、宣傳、培訓、會議、接待、競賽等。而且,很多考生通過學習,都掌握了此類題型的基本答題思路,但是,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極為明顯,即套路化問題嚴重,有流程無內容,重點不突出。教育在此結合一道例題進行講解。
比如例題:為提高農民收入,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民組織一次技能培訓,作為負責人,你如何開展?很多考生答題是這樣的:
開展此次培訓是為了提升農民的科學種田能力……,我會如下進行。
第一、做好準備工作。成立小組,研討方案,確定師資,做好宣傳。
第二、開展培訓工作。對農民展開理論知識講授和技能培訓,保證農民學習效果。
第三、培訓結束考核,總結匯報領導。
考生所給出的答案看似條理清晰,實則空洞無物。既然是培訓,應當知道重點是用什么方式培訓什么內容,這才是考官想聽到的內容,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流程。
針對這道題目,重點應該是第二步,培訓工作的開展。內容上要盡量具體,詳細闡釋培訓的形式與內容。這樣才能在答題中突出亮點比如:農技專家開展短期理論培訓,詳細講解新品種的優勢、良種選擇與培育、合理施肥與農藥使用等知識;農機技術人員現場操作機械,在田間地頭進行操作模擬與訓練,如收割機、藥物噴灑器等。
對于考官而言,重點突出,這才是你答題的亮點,這也是計劃組織協調類題目一定要謹記的。那么教育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常見題目的重點內容哪些可以吸引考官眼球。
第一調研類。重點在于對象明確全面,調研形式多樣,調研內容具體。對象一般可以分為利益相關方、管理方、問題研究者、旁觀者、事物本身等;形式一般有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考察法等;內容一般要圍繞目的展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與文化局相關負責人面談,詳細詢問自助借書機的分布區域、數量、受損與維護情況、書籍數量與種類等;對市民發放電子問卷,通過微信與網站傳播,詳細調查是否使用與了解自助借書機、借閱手續是否繁瑣、書目是否喜歡、閱讀習慣如何等。
第二宣傳類。重點在于針對宣傳對象,采用多種多樣的宣傳手法與宣傳活動,以及宣傳的具體內容。宣傳手法一般有條幅、標語、手冊、宣傳欄、廣播媒體、網絡新聞、微信微博短信等;宣傳活動一般有講座、演出、知識競賽、簽名、隨手拍等;宣傳內容要依據目的具體展開論述。如:借助學校發放宣傳手冊,掛條幅,辦板報,開班會,聽講座等方式宣傳環保理念與環保習慣,如綠色出行、循環利用、垃圾分類、節儉意識等;進入社區發放手冊,播放宣傳短片,借助社區廣播與微信群等宣傳節水節電意識、水循環利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生活廚余垃圾分類處理等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