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實際上就是一種人事測評的手段,本質上就是通過面對面的交談,尋找到最合適的人才,公務員面試也不例外,而我們有些考生往往對面試本身理解不夠,對面試存在一些誤區,我們甚至見過有考生進場之后全程把答案寫在草稿紙上的奇葩情況。這些奇葩的想法往往會成為我們面試路上的絆腳石,所以教育為大家總結了幾點面試中常見的奇葩想法,希望我們能夠正確的認識面試,避免出現這樣的誤區。
一、面試就是把題答完
不少同學都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面試就是把題目回答完畢,但是很少去思考,回答完題目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下面試的定義:面試是一種人事測評手段。通過考官與應試者雙方面對面的信息溝通或行為觀察,來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與職位相關的能力和個性品質。在定義的最后一句話其實就是面試的目的所在,一定是通過考生對于問題的回答來推斷考生的思維方式、思想品質、價值觀、性格特征等等,從而做出是否能夠勝任崗位的判斷。以一道題目為例:領導交給老同事老張一項工作,老張說需要三天完成,后來老張出差了,這個工作交給你,結果你一天就完成了并且直接交給了領導,老張知道之后很生氣,請問你該怎么辦?在這樣一道題目中,我們有的同學會分析我一天完成而老張需要三天這說明老張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所以我會找老張談一談,指出他身上存在的問題并且幫助他改正。這樣一個分析的過程,看似把題目很好的答完了,實則卻得不了高分,因為向考官展示了一個遇到問題不懂得找自身原因,對老同事不尊重,沒有權屬意識的人,這樣一個思維方式的呈現對我們考生來說往往是致命的,所以面試絕對不是簡單的把題目答完,而是要去思考題目背后考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二、答的越多越好
在申論考試中對于把握不準的要點往往會不管對錯都寫上,這樣能夠增加我們得分的概率,但是面試卻是相反的,不少同學對于不會答的問題或者要點比較少時,往往也會不管對錯都答出來,甚至有同學為了撐時間明明知道已經偏題了,還是選擇用車轱轆話一直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面試本身時間有限,而考官一天要考幾十個人,不管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在考官相對疲憊的狀態下如果我們抓不住面試題目的要點,廢話太多,只會增加考官的疲憊感,引起考官的反感。所以面試并不是答的越多越好,而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要點越多越好。
三、答題內容好就一定能得高分
既然面試就是答題,那為什么答題的內容好卻不一定得高分呢,因為面試的考察是一個整體的印象,我們所有呈現給考官的內容都是考官觀察并且給我們打分的依據,既包括信息的溝通也包括對我們行為的觀察。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考生在答題內容上不錯,但是聲音小,而且全程低頭不敢看考官,那呈現出來的一個形象就是雖然學習能力還不錯,但是本身性格內向,缺少自信,沒有氣場,情商不高等等,所以除了內容之外,考生們在答題時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舉止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