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公務員面試會考察時政類的題目,而時政類題目又細化的分為了現象類和政策理解類。今天教育跟大家一起來說說政策理解類問題應該如何應對。想要知道怎么答就要先了解政策是什么。所謂政策通常是指國家或者某個組織發起管理某項社會事物的一種規定。有廣義和俠義之分。而我們在實際面試中也會發現,其實政策和現象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政策的出臺就是為了去解決某一種社會問題。所以想打好政策理解類的題目,就必須要知道現象是什么,這種現象為什么要解決。政策是不是能夠對癥下藥,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達到藥到病除。
基于對現象的了解之后,我們就可以深入的去剖析一個政策,是不是可以有效的實施的問題了。因為一個政策可能確實能起到效果,但是未必就一定能執行,比如遲到就要去砍掉一支胳膊,這看起來確實解決了遲到問題,但是我們不可能去執行,這樣政策就沒用,所以我們還要考慮是不是可以符合,社會的正常秩序、法律、技術、資金等多方面。
政策可行了,那么是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呢?肯定不是,不要忘了解決問題需要有很多方面共同支撐,而政策可能解決的只是一方面,所以我們還需要其他的助力。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道政策理解題目。
【例題】
為打造宜居城市,某市已經取締了一個三十多年的夜市并明確表示還將陸續取締二十四個夜市,對此你怎么看?
【試題分析】
目的分析:目的分析無外乎看這個政策為什么出臺,政策的出臺肯定是為了解決問題。問題越嚴重說明越有必要出臺政策解決問題。所以說目的分析就是對于必要性的分析。打造宜居城市有沒有必要?當然有必要,現在我們的城市,大城市病問題嚴重,顏值急劇下降,垃圾圍城,污水橫流,問題這么嚴重當然要打造宜居城市,所以說從目的上來說打造宜居城市勢在必行。
手段分析:手段分析就是指分析一下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采取的手段是否有作用,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能不能解決問題,另外一個方面是實行之后有沒有不良后果。歸納一下一個是有效性,一個是可行性。那我們結合例題看一下,取締夜市對于打造宜居城市有沒有作用呢?當然有,目前夜市問題嚴重,隨意占道,非法經營,垃圾污染等。取締夜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帶走了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沒了自然而然我們的城市也就更宜居了,所以說取締夜市對于打造宜居城市是有幫助的,手段有效。手段有效了那可不可行呢?作為政府的強制措施,執行起來問題不大。那執行之后呢。有沒有問題呢?那肯定有。也是養活了這么多人,取締夜市會令他們難以維持生計。市民也會有抵觸情緒,甚至有些夜市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取締掉也就意味著文化消失了,所以說執行之后還是有問題的。
經過目的和手段的分析發現,取締夜市打造宜居城市可行但也要規避一些問題,這就是分析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