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語理解】 ?????? ??????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是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基礎。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建立
B:確立
C:形成
D:達成
正確答案:A
解析:選項中“建立”、“確立”可以和“關系”搭配,所以排除CD項。確立是在建立的基礎上形成的,根據后面“是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基礎”,選“建立”更合適,故本題選A。
考題出處:待更新
2、【言語理解】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于整個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規范始終的根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當事人民事活動具有________的指導意義。不同的法律部門由于所________的對象不同,所應采取的基本原則也不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普遍 調整
B:普適 針對
C:全面 適用
D:具體 覆蓋
正確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個詞語填入均符合句意,較難排除,可從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法律的調整對象”是法律領域的專業術語。可快速鎖定答案為A。
驗證第一空,此處對象為“民法基本原則”,強調的是其在民法領域適用的廣泛性,“普遍”填入亦恰當。
故本題選A。
考題出處:2018年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A類)第31題,2018年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C類)第36題
3、【言語理解】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號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①這是我們白家祖輩( ??????)下來的秘方,就是掉腦袋,也不能讓日本人拿去!
②幾家上市公司的倒閉,引發了股市的大幅( ??????);證監會對此予以高度關注。
A:流傳 振蕩
B:流傳 震蕩
C:留傳 震蕩
D:留傳 振蕩
正確答案:C
解析:①句中,家族傳下來的應用“留傳”。“震蕩”指外力引起的動蕩,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響,不能平靜;“振蕩”主要是物理學用語,指物體運動的一種形式或電流的周期性變化,根據②句句意應選“震蕩”。故本題選C
考題出處:待更新
4、【言語理解】設計高度約為1007米的王國塔將于2018年落成,該塔將成為世界最高建筑。事實上,王國塔最初的設計高度是1500米,自降近500米的原因是什么呢?主因就是風。工程師威廉·勒邁蘇爾指出,當地面上人們感覺清風拂面時,500米高處其實已是狂風呼嘯。1978年,紐約剛剛立起278.9米高的花旗集團中心大樓,正出自勒邁蘇爾之手。一位建筑系學生向他提了一個問題:樓這么高,有沒有可能被風吹倒呢?勒邁蘇爾驚出一身冷汗,突然意識到,自己在設計時只考慮了垂直風向,45度風向的影響被拋之腦后!工作人員只得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了防風支撐板,并且將這個秘密保守了20年。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建筑高度受制于風
B:勒邁蘇爾的無心之過
C:世界最高建筑將超一千米
D:花旗集團中心大樓的獨特之處
正確答案:A
解析:文段先說將于2018年落成的王國塔,從最初的設計高度1500米降為現在的1007米,主要原因是風;接著舉了1978年剛剛立起的花旗集團中心大樓,由于設計中未考慮45度風向影響,不得不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防風支撐板,以確保建筑安全的例子。兩個事例均圍繞風對建筑的影響來展開,即建筑高度受制于風。A項表述正確。
B、C、D三項是文段在舉例時提及的一些信息,不是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故本題選A。
考題出處:2018年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第36題
5、【言語理解】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顆顆珍珠,________在歲月的河底。只有運用教育這根主線,我們才能將________起的珍珠重新編織為美麗的項鏈,使之成為能夠傳給后人的真正財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遺失 搜集
B:遺忘 打撈
C:留存 匯聚
D:散落 撿拾
正確答案:B
解析:第一空,A項“遺失”、B項“遺忘”、C項“存留”、D項“散落”均可表達“珍珠沉在歲月的河底”之意,較難辨析,可由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根據前文的“歲月的河底”,要把沉在河底的珍珠重新串成項鏈需要一個“打撈”的動作。“搜集”側重到處尋找并聚集在一起,“匯聚”側重聚集,“撿拾”指拾取,三者修飾的對象均不能為河底的物品,排除A、C、D。
故本題選B。
考題出處:2018年廣西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第11題
6、【言語理解】林則徐小時候去應童子試,因人群擁擠,他的父親就扛著他進考場。考官見他父子這副樣子,開玩笑道:“騎父作馬”,引起??????,弄得林則徐父親十分尷尬。誰知,林則徐脫口而出:“望子成龍”。滿場為之??????。林則徐的回答既解除了父親的??????,又道出了父親盼兒成材的心情,一時傳為佳話。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拍手叫好 驚喜欲狂 窘境
B:唏噓一片 驚愕失色 困境
C:哄堂大笑 驚嘆不已 窘迫
D:一片喝彩 驚嘆不已 尷尬
正確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開玩笑”和“十分尷尬”可知,考官的話帶有很大的戲謔和嘲諷意味,引起了他人大笑。“拍手叫好”和“一片喝彩”都側重于為某事叫好、喝彩,與文段語境不符,排除A、D。再看第二空,所填詞應表示驚奇、佩服之意,“驚愕失色”側重于形容因驚恐而改變神色,明顯與句意不符,排除B。驗證C項第三空,“窘迫”形容十分為難,形容林則徐父親當時的處境,恰當。故本題選C。
考題出處:待更新
7、【言語理解】堵車會延長人們的預期出行時間,造成心理上的不滿和體能上的疲乏。但在美國以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堵車已經連帶產生了一系列“堵車經濟”,比如汽車餐廳、車內方便食品、車內有聲讀物、車內免提電話、車載視頻等。瀕臨式微的廣播業也因汽車業的發展和堵車現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廣播領域施展拳腳。
由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A:堵車可以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B:廣播業因堵車而重新煥發生機
C:發達國家的人們并不在意堵車
D:堵車經濟可以減輕出行的疲乏
正確答案:A
解析:A項,由第二句“但在美國以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堵車已經連帶產生了一系列‘堵車經濟’”可知,文段重點談論的是堵車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B項擴大范圍,文段說的是廣播業在交通廣播領域施展拳腳,而B項擴大到整個廣播業,錯誤。
C項“并不在意堵車”無中生有。
D項“減輕出行的疲乏”無中生有。
故本題選A。
考題出處:2012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第40題,2012年重慶市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下半年)第33題,2012年福建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試卷(秋季)第89題
8、【言語理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家庭結構從幾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漸變成以三口之家為主的核心家庭。很多情況下,養孩子、做家務等勞動,很難再通過家庭內部分工來解決,需要到市場上尋求幫助。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添雙筷子添個碗”式的粗放式養娃行不通了,人們對高水平家政服務的需求逐漸常態化。尤其是隨著“互聯網+”和連鎖經營為代表的新經營模式不斷涌現,購買家政服務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更為家政服務業發展帶來重大契機。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互聯網助力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
B:
社會變遷促使家政服務業發展壯大
C:
傳統家政服務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D:
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影響家政服務業經營模式
正確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家庭結構的變化促使家政服務業的需求增加;接著以“同時”并列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水平家政服務的需求常態化;最后指出“互聯網+”和連鎖經營為代表的新經營模式不斷涌現對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影響。文段為并列結構,主要講述了社會的發展對家政服務業發展壯大的影響,B項表述與此相符。
A項,“互聯網助力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是文段論述的部分內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C項的“傳統家政服務難以滿足……需求”無中生有,排除。
D項,“家庭結構的變化影響家政服務業經營模式”是文段論述的部分內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題選B。
考題出處:2021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A類-考友回憶版第44題,2021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B類-考友回憶版第69題
9、【言語理解】倡導短信文明,用先進思想占領短信宣傳陣地,僅靠政府的有效監管和運營商的努力協作還遠遠不夠。專家指出,通過創新形式引導社會大眾的主動參與,創作和傳播優秀的、健康的內容才是根本。
上述文字強調的是:
A:短信的形式和內容對實現短信文明同等重要
B:倡導短信文明僅靠政府的監管效果不佳
C:倡導短信文明僅靠運營商的協作遠遠不夠
D:多元主體的參與與合作,對實現短信文明起著重要的作用
正確答案:D
解析:材料首先說明短信文明僅依靠政府和運營商是不夠的,然后提出根本解決之道在于引領大眾參與。A項無中生有。B、C兩項未突出大眾參與對實現短信文明的作用。故本題選D。
考題出處:待更新
10、【言語理解】濕地指的是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帶,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體系,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998年那次長江大洪水使人們終于意識到濕地(尤其是和長江相通的許許多多湖泊和沼澤地)能夠對洪水起到緩沖的作用。可是許多湖泊因為圍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為地隔離了,只留下一個很少開啟的水閘和長江相通。于是,這些自然形成的水網被攔腰斬斷,遇到洪水便無能為力了。
這段文字說明:
A:圍湖造田是一項弊大于利的錯誤行為
B:占用濕地是造成長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人類應該反省自身行為對環境的破壞
D:應該充分發揮濕地對洪水的緩沖作用
正確答案:D
解析:材料首先介紹濕地的重要作用,然后以“1998年那次長江大洪水”為例,更明確地指出了濕地對洪水具有緩沖作用,而當前一些“圍湖造田”的做法致使濕地沒能發揮出這種作用。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人們應當改變現在的錯誤做法,充分發揮濕地對洪水的緩沖作用。D項符合題意。文段并未就圍湖造田的利弊進行分析,“弊大于利”從文中無法得出,排除A項。濕地能夠對洪水起到緩沖的作用,但占用濕地這一行為本身并不會引起洪水,排除B項。C項“環境”的表述過于籠統,文段主要針對的是濕地的保護。故本題選D。
考題出處:待更新
PS:考題出處均整理自網友分享的考生回憶版題目內容,數據基于網絡內容整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