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是指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化和依托實體機構設立的互聯網醫院,是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產業的結合,實現“均衡醫療資源”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其發展經歷了萌芽、探索、井噴、轉折與突破。而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下,互聯網醫療又將如何發展,醫療從業者何去何從。
(一)萌芽時期
互聯網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并且與各行各業迅速融合。醫療,這一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也發生著前所末有的轉變。2014年,《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允許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憑處方銷售處方藥。2014年《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肯定了遠程醫療的重要性。2014年是互聯網醫療的第一個風口期。
(二)挑戰時期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終極目標是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因此,中國醫療產業也要完成從提供“醫療保障”向提供“健康服務”的轉型,邁向未來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首次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2017年國務院《關于加強互聯網藥品醫療器械交易監管工作的通知》,自2017年9月29日起,食藥監總局不再受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業(第三方)審批的申請。這意味著互聯網診療服務禁止直接面向大眾,需要在三甲醫院與其下級醫院之間進行,這無疑是互聯網醫院的巨大挑戰。直至疫情爆發,在線醫療再次煥發生機,迎來第二次風口。隨著醫生“電子處方權”的開放、“在線醫保”的開放,疫情期間在線問診、健康管理、數據醫療、醫藥電商都實現了高增長,互聯網大廠們也瞄準了醫療的風口。
(三)發展時期
2019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解除了對處方藥線上銷售的限制。2019年,國家醫保局《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以省為主實行分級管理醫療服務。2020年互聯網醫保正式落地。11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確認了醫保支付標準。
互聯網醫療時代到來助力“健康中國2030”醫改政策落地。疫情加速互聯網醫院市場井噴發展。醫療從業人員在就業與未來發展中無疑面臨了更多的選擇與挑戰。大環境下,每個角色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但無論時代背景如何更替,醫療人員不應忘記從業的初心,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