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講故事,更愿意嘗試自己來講一講,那我們為什么不讓幼兒試一試呢?當然,不是所有幼兒都有這種需求,這往往是一部分能力較強幼兒表現出來的特點,但我們可以利用這部分幼兒進行積極探究、實踐,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用這種氛圍來激發能力弱的幼兒的主動性。于是將第二條目標作為教學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晚上有興趣看月亮,并學會記錄。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和發現事物的變化過程。
2.物質準備:根據故事的情節繪制三張月亮變化的圖,多媒體制作?!对铝僚c裁縫之間的故事》
新《綱要》體現的精神是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幼兒前期的經驗總結與積累非常重要。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拓展幼兒視野,更好地運用幼兒的各種感官,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說活動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一)組織討論,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三張月亮姑娘的照片,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圖片里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每張畫都有一個老爺爺,他拿著尺子在量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有的圓,有的不圓;在旁邊的衣服大小也不一樣)。幼兒討論后,教師引導幼兒將三幅圖片連起來,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領域的目標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活動一開始,教師用了開放式提問引導,這樣能引發幼兒內在探究活動和興趣。通過對圖片內容的觀察,想象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目的是引導他們不要一味局限在固定故事的模式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播放動畫課件(月亮姑娘做衣裳)
這一環節,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并提問“你們想知道月亮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嗎?請聽老師帶來的故事,仔細聽一聽故事與你剛才想的一樣嗎?你想為故事取一個什么名字?
這個環節引出完整的故事,引導幼兒通過與自己剛才的想象比較故事,能使他們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整個故事。設置為故事取名這個環節是為了真實把握幼兒理解故事的程度。多媒體的運用,將原先死板的教具生動化,出現逼真的效果,易吸引幼兒。
(三)欣賞故事的重點片段
在幼兒欣賞完動畫課件后,教師結合教學掛圖,再次引導幼兒傾聽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到月亮不同時期的變化。并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月亮姑娘有沒有做好衣服?為什么每次做的衣服都不合身?幼兒討論后,教師小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和發展。有的變得快,容易發現,有的變得慢,不容易被發現。其中月亮變化就是容易被人們發現的。
重點傾聽故事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為幼兒更深理解與體會故事的內涵,也會仿編活動打下基礎,因為仿編活動是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編的活動。由于幼兒經驗還不豐富,他還不能獨立完成整個故事的創編,而這種創編的形式往往更能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愿意繼續進行仿編活動。
(四)創編故事
教師在幼兒整體感知,重點傾聽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創編。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我們可以看到它是變化著的。(小樹、小蝌蚪、小朋友成長等),請幼兒用自己喜歡的一種事物,為我們大家編出一個像《月亮姑娘做衣裳》一樣的故事?自己嘗試編一編,并請個別幼兒上臺分享。
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體現了一個活動對待不容幼兒要具有差異性,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要設置一定難度的問題情境,來保持他們探究的欲望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體現了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
五、說活動延伸
一次好的活動猶如一首歌曲,讓人余音繞梁。好的延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到戶外找一找自然中的變化。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考官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