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查效果。然后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通過什么順序描寫北京人過春節的?北京人的春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又從什么時候結束?在這期間他們都會做些什么?引導學生從閱讀和討論中整體感知全文,把握課文思路,培養學生自讀自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信心。
環節三: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這是本堂課的核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將采取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時間順序把握老北京人過春節的多幅畫面,去品味語言特點,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學生通過朗讀討論后會找相應的畫面,比如:
年前忙碌,“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年中熱鬧,“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穿新衣,貼對聯”“初一,拜年、辦廟會、逛廟會”“元宵辦燈展、逛花燈、放鞭炮”;
年后平靜,“正月十九,一切恢復正常”。
接下來我會提問學生,在這些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幾組畫面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我會重點帶領學生詳細體會其中的一幅畫面,比如文中有關臘八的描寫,抓住描寫臘八蒜色香味的詞語,以及熬臘八粥、買雜拌兒、買爆竹的場面,體會北京的春節熱鬧忙碌的氣氛。同時,我會適時引導學生去領悟文章語言的特點和作者詳略得當的寫法。這樣體現了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角色這一理念。
環節四:拓展延伸,提升素養
這個環節是一個開放的環節,我將請學生來說說自己是怎么過春節的,從這個傳統節日中你能感受什么?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滲透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環節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年的傳說。
六、說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的教學全過程,下面我來說說板書設計:
本次課我本著清晰明了、簡潔的原則進行板書設計,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用文字形式呈現在黑板上,從而幫助學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節課的內容,具體如下: